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
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
近年来,建筑行业生存压力逐步加大,在众多从业者步履维艰之时,安徽有一家企业,却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曲线。
9月15日,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,安徽建工集团位列第261位,较上一年跃升3位。此前的2024年,其更是较上一年跃升了21位。
面对逆境,很多企业都会提到“改革”“创新”,但想要以改革之刃破除沉疴,以创新之态拓土开路,并非易事。
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到综合性、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,从传统修路、架桥、建房到高速公路投资、智能制造、数字平台多翼齐飞,从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到集团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,这家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?
安徽建工科技园(蜀山园区)。安徽建工集团供图
大刀阔斧,改革走出新天地
曾经的安徽建工,一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:所属单位机构臃肿、人员冗余、效率低下,集团二级单位聚焦主业不够、资源分散、业务重叠,同质化竞争、内卷内耗严重……
面对这一局面,安徽建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,逐渐打破发展瓶颈,开辟新的天地。
近年来,特别是2023年以来,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在安徽建工集团全面铺开。集团上下凝心聚力抓改革、解难题、谋发展,通过一系列精准举措,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第一步,解决“虚胖”问题。
安徽建工研究制定“三定”方案,从集团机关、所属二级单位、三级分子公司直至项目部,一律定岗、定员、定编,全面精简机构和机关人员。
第二步,直面内卷问题。
大而全、小而全,曾是安徽建工集团二级单位存在的沉疴痼疾,为解决问题,其进行的改革可谓“大刀阔斧”。
将分散在各二级单位的10余项业务进行系统梳理、专业化整合,通过内部资源整合,减少内卷内耗,形成“拳头效应”,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和整体竞争力。
同步优化组织架构,不仅规范了二级单位设置,更明确了三级分子公司管理体系,系统清理了低效无效分子公司。
安徽建工智能制造公司机器人工作站。安徽建工集团供图
第三步,重构市场格局。
此前,安徽建工集团二级单位集中扎堆,省内、全国市场占有率都偏低,2023年以来,该集团党委审时度势、科学谋划,大力实施全省、全国、全产业链、全球“四大战略布局”,不但实现全省16个地市全覆盖,还将省内分子公司精简整合后富余的人员调到省外市场,组建了18个省外分公司。
效果很快显现。今年上半年,安徽省外市场捷报频传,内蒙古、重庆等高速公路投资BOT项目连续中标;智能制造业务同比增长84.4%,建筑工业化业务同比增长141.6%,设备租赁业务同比增长132.4%。
与此同时,安徽建工集团还强化项目管理,全面降本增效,树立鲜明用人导向,全面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。通过一系列改革,近三年来集团项目盈利水平逐步提升,干部队伍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显著改善,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集团,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安徽建工智能制造公司生产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。安徽建工集团供图
科技赋能,创新打造新动能
建筑就是“钢筋水泥+人工浇筑”?如果你还这么认为,那就已经落后了。
今年5月,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安徽建工集团智能绿色制造产业园全面投产,园区生产车间内,一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格外显眼。
按照汽车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制作“装配式钢结构建筑”,是安徽建工集团近年来的突破和创新。在这里,盖房子所需的基础和各种零部件,都是在工厂生产,然后运到现场直接安装,可以极大提升施工效率。
以120平方米的二层钢结构小楼为例,采用装配式方式施工,可在15天左右完成主体施工,不但工期大幅缩短,粉尘、建筑垃圾和噪声污染也会大量减少,其中约90%的部件还可以回收再利用。
截至目前,建工智能制造集团在芜湖市、六安市、长丰县三地投资建设近1000亩的现代化智能生产基地群,形成了年产40万吨钢结构产品的高效产能体系,构建了国内领先的钢结构智能制造网络。
安徽建工智能制造公司机械手臂。安徽建工集团供图
为打破管理和生产中的“信息孤岛”,三大智造基地全面引入焊接机器人、MES(制造执行系统)和数字化智控中心,构建起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矩阵,使得制造周期缩短10%、生产效率提升20%、制造成本降低15%。
向科技要动力,向创新要未来,近年来,安徽建工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,加大建筑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。
创立安徽建工集团高新技术研究院,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全方位合作,不断提升集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、国家级技术中心、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研发能力,近三年来,该集团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。
安徽建工智能制造公司全自动三模板护栏生产线。安徽建工集团供图
战略转型,重塑产业新格局
传统建筑行业利润薄、周期长,怎么破?安徽建工的答案是:重塑模式,战略转型。
从传统施工到“投建运”一体化,安徽建工集团坚持“投资+施工”双轮驱动,将投资端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施工端的专业履约优势深度融合,这一转型路径在高速公路投资领域成效凸显。
2025年7月10日,安徽建工集团自主投资建设的首条高速公路——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、淮北段正式通车运营,较计划工期提前10个月。
为何能有这么快的速度?安徽建工集团徐淮阜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得益于全新的技术和理念。
“像无人摊压机群施工等新技术,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和阶段,我们至少运用了32项。同时,我们还创新采用了‘投建运’一体化的全新模式,从资源匹配、人员配备,到‘双AAA’主体信用等级带来的融资优势,让管理、建设的效率都大幅提升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
徐淮阜高速作为智慧化示范工程,将“智慧基因”深度融入建设与运营全过程,无人摊压机群实现智能施工,ETC车道无亭化设计与自助发卡设备使通行效率提升30%,全线部署350M高带宽视频监控系统,结合无人机智能巡检,实现养护管理“一图统揽”。
安徽建工自主投资建设的徐淮阜高速淮北段、宿州段。安徽建工集团供图
截至目前,安徽建工集团已累计投资高速公路项目24条,可观的长期收益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,安徽建工集团还在着力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。
长期以来,不少工程企业都会遇到一个“痛点”,当施工缺少材料时,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当地寻找。2025年6月,随着“皖建云商”2.0上线并对外部用户开放,问题迎刃而解。
全新的平台将钢筋、水泥、混凝土等大宗主材,以及模板木方、五金、管材等品类繁多的建筑辅材,划分为50个大类、3500个细类,为建筑企业提供“一站式采购”解决方案,企业无需辗转多个渠道,通过平台即可完成全品类物资采购,采购周期平均缩短超10天。
让建工所用的高品质资源,在行业内实现流动,短短两三个月时间,该平台就已吸引超5.3万家供应商入驻。
除了“皖建云商”,今年4月、5月,安徽建工集团的“皖建云租”“皖建物联”也先后上线,前者向用户提供道路机械、大型设备、周转材、汽车租赁等九类产品,后者实现物流资源的跨区域高效配置。
此外,安徽建工集团还在多元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,截至目前,以投资为主,已建立起业务范围涵盖高速公路投资、智能制造、房地产(康养产业)、建筑工业化、建材商贸物流、设计施工检测、新能源、社会服务业、食品产业及金融等十大板块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。
抓改革、解难题、谋发展,近年来,安徽建工集团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,2024年集团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,控股与股份获双AAA资信最高等级,《财富》中国500强排名提升12位,成功入选“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”……
在传统产业与新时代的对话中,安徽建工用行动证明:只要敢于革新、善于创新,传统产业同样能焕发勃勃生机,在新征程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中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